1、保持充足的睡眠:充足的睡眠是保持老年人健康的第一要素,睡眠不好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,加速衰老的进程。
2、 注意劳逸结合:在保持充足睡眠的同时,每日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、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也至关重要。有些人认为年纪大了,血压高了,就应该绝对退养和休息,那是十分错误的。绝对的退养和休息不仅对高血压、高血脂等疾病的恢复不利,而且容易导致其他代谢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。特别要提醒的是,不少老年人由于感觉体力下降,不愿活动,因而终日不出门,常常久坐于电视机前一动不动;或拿着一份报纸杂志从头看到尾。这些对健康都是十分有害的。
3、 注意生活规律:按时进餐,每餐只吃7~8成饱,不宜饥一餐饱一餐;按时作息,不宜熬夜,也不宜过早起床,尤其不宜半夜起床(如看球赛、看表演、看演唱会等)。因为生物钟乱了,内分泌和植物神经功能也随之紊乱,此时人就容易出现“烦躁、易怒、冲动、不安”等症状表现。
4、 注意饮食调节:以低盐、低脂肪饮食为宜。北方人饮食过咸,应引起注意。老年人出现肥胖是十分有害的征兆,应引起高度重视。适度控制食量和总热量,适当减轻体重,对老年性疾病的预防至关重要。
5、 注意饮食成分:日常饮食应该多样化、均衡化。除每日进食一定量的米饭或面食以外,还应适量进食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如肉、鱼、蛋、牛奶、豆浆等,蔬菜、水果也必不可少。那种认为“填坑不用好土”的观念不仅荒唐错误,而且对健康十分有害。人体就像一部汽车,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,每个零部件都有各自不同的功用,不可或缺,否则汽车就无法正常行驶。汽车不断地行驶,零部件就会不断地老化报废,必须定期更换。那么这些更换的“零件”来自于哪里呢?来自于饮食。只有丰富多彩的饮食才能提供源源不断的“零部件”以供更换。但如果饮食太单调,零部件供应不上,汽车就容易出毛病,自然也就走不远。
6、 正确认识米饭和面条:中国人的主食是米饭或面食(包括面条、馒头、包子或饺子等),这些在医学上都属于“碳水化合物”。有些人认为这些碳水化合物对人体是最为重要的,其他的可以不吃,但面条包子或米饭不可不吃。其实这是十分错误的。碳水化合物只是上述成千上万个“零部件”中的一种,它们摄入人体后最终都变成“糖”,并进而变成“脂肪”。所以过量进食米饭或面条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。有人认为肥胖是进食“油脂”过多而导致的,其实不然,他们不知道米饭和面条其实是“脂肪”的真正元凶。那么如何掌握进食碳水化合物的量呢?一般人每日300克(6两)左右为宜;老年人因活动量较小,食量还应该更为减少,尤其要绝对避免大碗大碗地、狼吞虎咽似地进食大量面条或米饭。
7、 正确认识营养: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可分为五大类:(1)碳水化合物(米饭、面条、馒头、包子、饺子等);(2)蛋白质(鱼、肉、蛋、牛奶、豆浆等);(3)脂肪(动物油、植物油等);(4)维生素(蔬菜、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);(5)矿物质,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(如钠、钾、钙、镁、铁、锌、硒……等,约50多种,不同的食物含不同的矿物质)。以上只是大类,每个大类又分为许许多多的小类,这里就不一一阐述。总之,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太多了,样样都重要,任何一种都不可或缺。而保证营养物质充足、均衡的唯一途径就是饮食多样化,不偏食,不忌口(不健康食品除外),尤其要每日进食足量的蔬菜和水果。
8、 注意运动的方式和方法:适量的运动(尤其是户外运动)对老年人十分重要,但要注意运动的方式和方法。老年人不宜做激烈和大幅度的运动(如打球、快跑、竞技等),尤其要避免摔倒和扭伤。老年人骨质疏松,一旦摔倒极易导致骨折。老年人最好做较缓慢、低幅度的运动,如散步、快走、慢游泳、打太极、广场舞等。
9、 注意调整心态,稳定情绪:老年人要注意心态平和、稳定,尽量保持愉悦的心情;不急躁,不激动,不发火;遇事多思考,多沟通;意见不一时少争执,多倾听;说话小声细语,不宜大声争吵;凡事以理服人,切勿强词夺理。不稳定的心态和急躁的情绪容易导致血压升高、心脏缺血和脑缺血,甚至诱发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塞。故此,“急躁、激动、争吵、发火”是老年人的大忌!
10、 注意参加集体活动,多与人沟通:随着年龄增大,人容易逐渐出现孤僻、固执、偏激、保守等性格变化,尤其是男性老年人更为明显。因此老年人应主动参加集体活动,多与人沟通、交谈、聊天;老年人常在一起打牌、下棋、唱歌、跳舞等,不仅有益于愉悦心情,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,而且对于延缓老年痴呆症的发生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:(冀)-经营性-2021-0017
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编号:冀石药监械经营备20230329号
特别声明: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。